东岳藏玉印 真容何处寻

来源:收藏快报 2021-08-06 14:52 作者:玉印

  ◀图1当代徐州篆刻家刻“天仙照鉴”玉印的印面及印蜕

  图2明碧霞元君玉印

  图3碧霞元君殿前复制的巨大“泰山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之印”

  图4 “天仙照鉴”重镌玉印

  图5清光绪三十二年浮雕龙钮“天仙照鉴”木印

  图6徐宗干于道光戊子年刊刻《天仙照鉴》碑拓片及释文

  图7 “天仙照鉴”玉印

  -陕西安康刘勇先

  据历史资料记载,清顺治十一年(1654)某日,泰山附近的村民偶然间在山谷乱石丛中挖到一颗硕大玉印——其印连钮高四寸八分,重九十六两,玺印正面,镌有“天仙照鉴”四个叠篆。众人认为此当为神异之物,不敢私藏,便呈献于官府。泰山出玉,一时流播四方,成为灵岳珍闻。

  道光年间泰安知县徐宗干通过考证,认为玉印面上的“照鉴”二字是古代帝王致祭时的告神致辞,应该是宋真宗祭祀泰山时拜祭碧霞元君的钤印,用完之后按照惯例将这枚玉印埋在地下,后来又被当地村民挖了出来。

  徐宗干于道光八年戊子岁(1828)清和月(农历四月),刊刻《天仙照鉴》碑,把《天仙照鉴》玉印的印蜕刻于碑上,还记述:“玉印重九十六两,高二十二分,上有狮钮,连座高四寸八分。”

  民国三年(1914),袁克文登岱,即见“天仙照鉴”在庙中。他在《辛丙秘苑》考云:“东岳庙,藏有玉印,方三寸许,高亦如之,经火煅毁,色赤而黯。文曰‘天仙照鉴’。盖道家所用,制作在唐以后,俗谓为汉印谬矣。”

  袁克文(1890—1931),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号寒云,又署龟庵,河南项城人。袁世凯次子。生平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书法,能演唱昆曲,爱好藏书和古玩,精于鉴赏,曾与傅增湘、徐森玉、周叔弢等交往,研究版本、文物。民国年间,袁克文、张学良、张伯驹、傅侗人称“四大公子”。

  近来笔者在网上看到关于泰山出土“天仙照鉴”玉印的不少文章及书刊,都不见此印的真容。例如:

  杨峥峣在《道教玉法印初探乙编——对几方释道玉印年代的判断》一文中说:“十四方印中十三方或者相互关联,或者有较强断代因素,只剩下泰山‘天仙照鉴’印未尝探讨。此印形态晚期仿汉鼻钮印,仿得如此相近,宋代是很罕见的,在明代却常见。晚明顾氏《集古印谱》一出,更使此风大盛。印文中,‘天’‘照’二字上下中分,也是明代的风貌。结合上述诸印总结出明嘉靖及以前释道玉印皆出御赐(达到官作水平的虎钮‘阳平治都功’印除外),体量硕大的规律。大略地把此印归在明晚期为宜。”杨文的附图,不是原印的印蜕,也不是原印的印体。

  图1所示是当代徐州篆刻家刻“天仙照鉴”玉印的印面及印蜕。

  周郢编著的《天仙照鉴与泰山玉文化》。他书中洋洋数万言,也不见“天仙照鉴”玉印的原样。

  图2所示为明代“泰山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之印”篆书玉印,通高5.4、长6.5、宽6.5厘米;清乾隆把此印御赐泰山碧霞元君。和田青玉,平顶斜肩,顶部雕一对夔龙纹,肩环饰回纹,两侧穿孔相通,印文为“泰山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之印”朱文篆书。

  图3,碧霞元君殿前复制的巨大“泰山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之印”。此印四面设围栏,上面挂满信众加的锁子。有的锁上还刻字刻人名,求同心,求姻缘,求健康,求长寿……反正是信众一种祈愿。

  图4,“天仙照鉴”重镌玉印。2014年5月16日,农历四月十八,史料记载的泰山碧霞元君圣诞日,泰山碧霞元君“天仙照鉴”玉玺重镌捐赠仪式在岱顶碧霞祠隆重举行,泰山碧霞祠住持张诚达道长从市人大原副主任、市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李金明手中接过泰山碧霞元君“天仙照鉴”重镌玉玺。

  这方玉玺由著名玉器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徐州玉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李维翰主持设计,携两位国家高级雕刻技师镌刻完成;玉玺的印面阳文篆刻有“天仙照鉴”字样,印面尺寸为11.6×11.6、高为6.9厘米。

  图5,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浮雕龙钮“天仙照鉴”木印。边长11.6、通高5.9厘米,重497克。矮印台,印台之上是正面为圆弧形顶,顶面浮雕龙正面龙头钮;印台正侧面印刻:“大清光绪丙午年闰四月谨刊”,丙午,即光绪三十二年。

  此后,给朝拜碧霞元君的信众所钤“天仙照鉴”玉符纸,都是用此木印钤盖。

  图6,徐宗干于道光戊子年刊刻《天仙照鉴》碑、拓片及释文。戊子,即道光八年(1828)。

  “天仙照鉴”印碑刻。今位于岱庙汉柏院东壁南首,竖刻篆书、隶书、楷书。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图7,“天仙照鉴”玉印。通高6.9、边长11.6厘米,重1500克。印顶面浅浮雕狮子头像;从印蜕可见边角有残痕迹(空白显示)。

  图7的图片是我的一位老同学提供的,他在泰安亲眼看到此印,并拍摄了图片,还记录了它的尺寸及重量。

  徐宗干在“天仙照鉴”玉印碑文中记载,这方印重“九十六两,高二十二分”,即重96÷16=3(市斤),就是3×500=1500(克);1米=3尺,即100厘米=30寸;1寸=10/3厘米;旧市尺的二十二分,即2.2寸,就是约7.3厘米;“上有狮钮”“唯一角少缺”。

  这方“天仙照鉴”玉印,与徐宗干在“天仙照鉴”玉印碑文中所记载的样式及数据大致相符(印高有点不一)。它有可能就是清顺治十一年(1654)某日,泰山附近的村民偶然间在山谷乱石丛中所挖到的那方镌有叠篆“天仙照鉴”玉印的真容。

编辑:陈烨秋

投稿邮箱:15255196177@163.com 联系电话:0551-65175218

中安书画网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备案号:皖B2-20080023-21

中安书画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