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因:真善美应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来源:中安书画网 2019-04-30 18:06 作者:杨雪 丁健




  郭因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对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安徽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他“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他是1949年后美学史论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提到美学,人们大都会认为它是艺术哲学上的事,是研究文学艺术的一种高深而又枯燥的理论体系,而郭因的贡献,正在于把美学从“象牙之塔”引入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们有幸拜访了这位长期跋涉在美学研究领域的传奇人物。

  郭因,曾在海内外出版学术专著多部,主要有:《艺廊思絮》、《中国绘画美学史稿》、《审美试步》、《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的形神论》、《中国古典绘画美学》、《先秦至宋绘画美学》、《元明绘画美学》、《中国近代绘画美学》、《山水美与绘画》、《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我的绿色观》、《书头书尾》、《郭因美学选集》等。与人合作的有《中国美术》、《新安画派》、《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通论》等。主编或与人共同主编的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安徽文化通览简编》、《中国画论》、《学术百家》、《安徽文化史》等。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各类文章数百万字。

  以下是《文史名家》访谈实录:

  问:郭老好。您今年90多岁了,请问您最近在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你们进门的时候,不晓得你们注意到门上那一副春联没有。上联是反思历史,下联是关注新闻。反思历史和关注新闻,是我一直以来所做的工作。今年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是因为过去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未必是完全真实的,要想真正了解历史,从历史当中得到必要的经验和教训,必须知道历史的真相。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找到它发展的规律和前进的方向。除了反思历史,更应该关注当代的新闻。所以下联是关注新闻。知道了真实的新闻才好认真去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任何一个做学问的人,甚至于任何一个从事不同职业的公民,恐怕都要了解真正的历史和真实的新闻,以便自己在人生的历程当中做出自己的最佳选择。

  问:您是如何看待美学这门学科的呢?

  答:美学,我给它下了一个不同于别人所下的定义。我认为美学是帮助人类根据美的规律美化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门科学。人类的终极追求,应该是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是一个以真善为基础的,达到美的境界的这么一个人类社会。美学,就应该成为服务于人类的终极追求的一门科学。这也就是中国美学界前辈朱光潜所走的一条道路。我总结朱光潜的一生:做人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做学问是以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儒家思想之木;终极追求是人生艺术化。我搞的美学也是以人生艺术化作为终极追求的美学,只是说法有所不同。

  郭因与朱光潜合影

  问:您怎样理解美学对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的影响?

  答:和谐为美。我所说的人类的主观世界和人类的客观世界都美好,也就是说这两个世界都和谐,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人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要和谐,更重要的是人自身要和谐,身心和谐、生理和心理各因素都要和谐。一个客观世界,一个主观世界,这两个世界都美化了,也就是都和谐了,美学的目的就达到了,美学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都说文学是人学。其实在我看来一切学问都是人学,一切学(科),都为了人类而存在。假设人类不需要这种学(科),它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发展。文学要想完成自己作为文学的使命,也应该致力于使人的主观世界和人的客观世界美化起来。

  问:您作为中国绿色美学的创始人,请您具体介绍一下绿色美学好吗?

  答:绿色美学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追求三大和谐,美化两个世界,走绿色道路,奔红色目标”。追求三大和谐就是我刚才所讲的那三大和谐;美化两个世界,就是我刚才所讲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美化。走绿色道路,是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符合生态要求的道路;而所谓红色目标就是共产主义这个目标。我所理解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面首先谈的,然后在各种著作当中所进一步阐述的共产主义。那就是人克服一切异化,复归人的本质,全面发展,自由自觉劳动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对立冲突根本解决,社会成为所有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然成为人类的无机的肉体,这是我所理解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正是我所提倡的绿色美学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问:您这样一路走来,记忆最深刻的经历是什么?

  答:我从虚岁33到虚岁53,是饱受磨难20多年,也就在这期间,我开始钻研美学,我觉得这个世界终归会好起来的。我们应该为美好世界的早日到来去努力求知。在农场劳动的四年多,我忍着饥饿和劳累,抽空看了不少书,写出了一本《美学散论》,二十几万字。在家里待业的十几年当中,我写出了一本《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一本《艺廊思絮》、一本《生活用品的美学》,还写了许多单篇文章。其中,《艺廊思絮》和《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上世纪80年代分别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和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美术界和文化界曾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问:那是怎样的一种信念鼓舞着您?使您一直坚持读书写作呢?

  答:只要一心想为共产主义奋斗,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就一定会有出头之日。我就是本着这个信念,苦苦地跋涉,苦苦地读书,苦苦地写作的。

  问:您的创作经历和您的人生经历有什么关系?

  答:我的成长过程饱经忧患,一个饱经忧患的人,不仅对自己的命运要做思考,要考虑自己该怎么办?由于个人的命运跟国家的命运跟整个人类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也就不由得要考虑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命运。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觉得应该研究使整个人类都幸福的这样一种学问。我考虑到人类只有和谐相处、互爱互助、共同求真求善求美,又能得到真善和美,才能真正幸福。所以我就研究并提倡了追求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三大和谐,人类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两个美化的绿色文化、绿色美学。几十年来,我们建立了一个学会、一个文学社、一个书画院来研究宣传与实践我们的主张。现在我又正在倡议筹办一个绿色三农论坛,准备把追求“三和谐两美化”的绿学主张贯穿到农业、农村、农民中去,为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点助力。我虽然已经94岁了,但是我还有点余光余热,还想为社会作点微薄贡献。

  问:您的书房门顶挂有一块横匾,是赖少其先生题写的“非非斋”三字。请问有什么寓意呢?

  答:非非,简单点说就是求是;详细点说就是:以人之是,非我之非,也以我之是,非人之非。以古人之是,非今人之非,也以今人之是,非古人之非。以外国人之是,非中国人之非,也以中国人之是,非外国人之非。非一切之非,求一切之是。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绘画创作的?

  答:我从小就喜欢看画,喜欢看书法,自己也临摹过一些画谱,但是以后由于自己从事的工作跟美术不太沾边,就长期不搞了。

  正式开始写字画画是87岁以后。84岁到87岁,我还在主编两部书《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安徽文化通览简编》。完成之后,因为自己的体力脑力视力听力都开始全面衰退了。我心想87岁以后,身体还比较健康,我该做点什么呢?

  看书,5号字我已经看不清楚了,看多了也受不了。人家打电话来我也已经听不清楚了,所以我就学会了用手机用微信跟人家交流。还有一些时间,就用来写字画画了。写字、画画,我自己觉得很差,但是有人觉得不错,也就搞了两次书画展,出了书画册。我也向家乡捐献了一百幅书画作品,又捐献了我的一些著作和一些手稿,家乡为此还建立了一个郭因文墨馆,收藏与陈列了这些作品。现在我也不是天天写字画画,兴致来了,就写一点、画一点。

  写字画画对我来说是一种养生方式、休息方式,对身心健康有好处,对社会大概也有点用处吧!我还会继续搞下去。

  问:在您看来,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应该具备哪些元素呢?

  答:艺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关系问题。就绘画来说,它要反映审美客体的形体美和精神美,要表现画家作为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的美,也当然要有形式美、技巧美。

  更重要的是,艺术家要表现这个时代。你是这个时代的人,就应该表现这个时代的人和这个时代的事物,特别是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这个时代的风貌、这个时代的精神没有许多作品去反映,后代就无法通过绘画来了解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最重要的人物是什么?我认为是能够使社会不断进步、使历史不断发展、使人民不断增进幸福的事件和人物。这样的题材才是最好的题材,表现这种题材的艺术作品才是珍品,才能千秋不朽。

  问:您对书画家们的建议是用笔墨艺术,弘扬社会的主旋律?

  答:对。文学艺术也好,社会科学也好,科学技术也好,它都应该使历史不断地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人民不断地有愈来愈多的幸福感。

  问:安徽是书画大省,有很多美术家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地探索。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答:我经常跟年轻的艺术家们讲我这一套观点,我很希望年轻的艺术家们能够听得进我和别人的一些有益的观点,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事业,搞好自己的创作,能够创造出千秋不朽的珍品。

  采访结束后,郭老应我们要求欣然题写了“真善美应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的书法作品,细细品读,感动不已。在这个时代,郭老执着地传递着爱与美,为使人类的主客观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坚守着、呼唤着……

  (记者:杨雪 丁健)

编辑:杨雪

投稿邮箱:15255196177@163.com 联系电话:0551-65175218

中安书画网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备案号:皖B2-20080023-21

中安书画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