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水 意与古会 ——著名画家杨林的多彩人生

来源:中安书画网 2022-08-30 15:25 作者:荆毅

  杨林是一个元气淋漓有坚定内心的人,这种人通常是不容易被阅读理解的。比如年富力强活力四射时,他放下青少年时代的书画梦,且以大学教师的身份下海开公司;稍有积蓄他又去离芜湖甚远的宏村买老宅囤民居建私园;公司做到风生水起时他突然洗手上岸,义无反顾,以半百之龄放下身段北上求学......

  只有他自己内心清楚,这一生他终究要做什么,是的,无论如何兜兜转转,最终他要回归,做一个书画者!一个完完全全的书画修行者!他2016年赴京,在清华美院朱零工作室学习、创作,没日没夜,仅用四年时间,画稿等身,不断入展获奖,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登上令人景仰的中国美协殿堂。此时的他意气风发,“归来仍是少年”!艺术生命活力之于杨林,犹如芬芳之于花朵,易于感知而难于说明。

  写在大地上的诗章——“黄岳画院”

  学设计爱行走的杨林,见过很多名人的私家园林与书斋,又酷爱徽州文化,当他第一眼遇见宏村附近的一幢待售的徽式老民居,便不可救药地爱上它。其实那是一所破旧不堪的老宅,不知为什么入眼的一刹那便有家园的亲切,是马头墙、鱼鳞瓦、瓦当、镇脊兽、天井、木雕给他审美愉悦?是苔色苍苍的大青砖、堂屋逸笔草草的芝兰图、室内的木雕、砖雕,勾起他徽文化的记忆?一个异乎寻常的坚决的念头在杨林心底升起,他要拥有它,打造它,让这里成为另一片家园。

  从买下此幢旧民居,到买下它相邻的十几幢老屋,再到买下它门前的大片水塘、周边的荒地、屋后的山坡,又从别处买来老房子移建过来……然后开始对整个园子进行修补、扩建,精雕细琢,匠心独运,直到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这座黄岳画院,古色古香,占地20余亩,建面4000多平,俨然徽州古民居样本,徽式园林之典范。这里集屋舍之美、生态之美、园林之美、书画雕塑之美于一体。曲水流觞,小桥幽径,亭台楼榭,碑林奇石,文玩古迹,移步换景,且都低调厚重,暗合主人性情。如今此园已挂牌为黄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杨林叫它黄岳画院,可能是大范围这里算黄山脚下吧。我以为,一个男人一生能够做成这样一件事,凭一己之力打造出这么一座具有文化品位、文物价值的私家庄园,已非常人!杨林自己也很器重“黄岳画院”院长名号,每每简介自己,必居其要。因为这个园林倾注了他半生心血,也为他此生打上厚重的文化底色,更是他挥写在皖南大地上的永久诗章!

  在黄岳画院有一座名曰“观古”的水榭,是杨林的书斋画室,篆书木匾为清代篆刻大家黄牧甫所书。四周院墙内收集于徽州各地的名碑刻石近百块,更有零星散置的古物文玩,杨林每于此临池作画,似与古人心灵相通,目极万象,思接千载,前人的生活场景与状态,时时萦绕于他脑海,如此与古为伴成为他一种情怀,也成为他创作与生活的一种日常,一种方式。

  足迹况味

  杨林对书画之爱,似乎与生俱来,并无太多的家学渊源。他第一次翻开小学课本,就被课本内的插图深深吸引,一次次用铅笔试图去描摹它们,热爱像种子一样在心田萌芽,书画的情愫由此而生。

  父亲很支持他,给他买了本字帖,是刘炳森写鲁迅诗文的隶书。那个时代书店没有什么字帖可选,他笑着说,很长一段时间他可着劲去临摹这本帖,几年后写行书时,总是挣脱不了枷锁。之后上了初中,他的老师崔之玉先生教他写篆书,范本就是老师家中收藏的吴让之的四条屏。至今在杨林篆书题画中,都能感受到他的字间距匀称、线条圆润、修长整齐、上紧下松,很有吴让之遗风。当时黄叶村先生也常到崔之玉先生家作客,看到杨林在习书作画,偶也给些指点。

  此后,父亲又领杨林去著名画家耿明先生家正式拜师,经年累月,杨林在那里打下了良好的线描基础,以致后来报考浙江美院,要求考生当场线描一盆仙客来,杨林得心应手,斩获高分,可惜文化课稍弱,这是后话。上高中后杨林转益多师,又得到著名画家崔之模先生指点。崔之模先生是新安画派代表人物,不仅教杨林画画,更为他人生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1986年他为学生时代的杨林策划了一次个展,其时杨林还是在青岛读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这在芜湖书画院开了先河。对于杨林也格外有深意,杨林曾表示:“当年这次展览使我更加坚定了从事绘画艺术的决心和信心。”

  

  在杨林进入大学的道路上,他还有一位重要的美术老师——著名画家丁汛,他教会了杨林素描,色彩,而这都是美术生必考科目。进入大学后,杨林又遇到名师张朋教授任教。张朋先生与黄秋园、陈子庄、陶博吾是国内著名的“在野派四大家”,又称“盛世遗老”,被评论界誉为“二十世纪末最后一位中国画大师”;此外执教杨林的还有著名画家宋新涛先生,他是李苦禅的学生。有道是:登不高不足以尽江湖之量,处不深不足以萃风烟之秀。杨林有幸,在他的一路成长中,这些良师,像灯火一样照亮前程。让他得以明白艺术江湖之壮阔,风景之深秀。

  青少年时期,杨林家境并不富裕,父母微薄的收入除了一家生计,要同时供他与妹妹上学,而且学画费钱,当年在高考受挫时,他们兄妹都不愿向生活妥协顶职进厂,坚持要圆大学梦。邻居不解,母亲担忧,父亲顶着压力坚持。高中期间,杨林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曾画一些中堂画,悄悄坐轮渡过江,找一菜市,摆地摊卖画,居然也有交易,那一天第一次捏着卖画得来的四元五角钱,杨林心底生起小小的骄傲,归途中,看着长江浩浩北去,心底鼓满江风。终于老天不负用功人,兄妹俩双双收到大学通知书。我偶尔暗忖,杨林当初执意下海,欲实现经济自由,是否与其经历有关,与早年体会的人生况味有关,他要用自己青年时期的努力与所得,反哺家庭与事业。他实现了,而且东隅桑榆并收。财富与艺术先后拥抱了他。

  行走山水

  2015年春节。杨林忙完了新居装修,乔迁后,时至春节,静谧的天地间正迎接一元复始。那天他坐在沙发上发呆,突然发现自己已年过半百,他对妻子说:”我不干啦,50岁了,再不画就来不及了!”......

  春节过了,他决然抛下公司一切业务,负笈北上,在清华美院投师著名画家朱零教授门下,并因成绩出色,很快成为导师的助教。杨林在这里,对写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都是在速写本上画,而朱零先生带学生行走山水之间,直接用毛笔在宣纸上写景。这种对景创作,让杨林获益多多。从前临摹古画,只能体会古人的经验古人的技法,而对景创作,大自然带给你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自然中的风雨云雪,那种真切感受到的变化,让你思索如何把它们转换成生动的笔墨,让你不断地去调整手中的画笔,晴雨时的山峦屋舍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得学会准确地在画面上捕捉这些,而不是在画室里重复的那些技法与套路所能完成的。

  你会思索如何在画面中体现抽象与具象的结合,你会以自然设色,以自然为师,所谓道法自然也。

  行走山林,草木温柔敦厚,朴素质直,一如上古君子,与人比,草木更符合《周易》之“易”的内涵——简易、变易和不易。热爱草木,景仰草木,亲近草木,是本心本性,杨林说他名字里就有三个“木”。对景写生让他犹如龙归大海鸟入林,找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以前良好的美术功底,几十年里虽忙于营生却不曾彻底丢弃,在对景创作中帮助了他。师生们第一次去太行山写生,杨林体会到前辈那种“入山以来,每日与野鸟为伍,山光潭影,藤风竹露,不知有炎暑矣。”的感叹。苍厚的太行山让他心生欢喜,激情四射,画着画着,开始展身手,创作大幅巨作。他的系列写生作品受到导师与同学们一致肯定。至此他一发不可收,有了皖南写生系列、故土田园系列、太平山水新诗话系列、吕梁张家塔系列......他拿着画笔去旅行,以荒率随意的笔法,描摹自然百态,抒写心中块垒,成就笔底烟霞。在张家塔写生时,白天画,晚上住在窑洞时,他就写随记,记这里的风土人情山川草木,记画画心得笔墨体悟......山中夜长,有时不知不不觉行文过万。杨林十分注重阅读与作文,他的文字也传情达意质朴清新。他说陆俨少先生说过,中国画画家要做到三分书三分画四分读书。

  杨林特别重视近现代山水大师黄宾虹、陆俨少、李可染、傅抱石等人作品。他说再往前古人都是在绢上画,而这几位大师作品画在生宣上,格外能体现笔墨淋漓之墨韵。他说李可染先生重写生,重墨韵。写生与创作的融合,是对艺术一种本源的认识,是一手的。杨林说,不写生,或没能力写生是体会不到其中的甘甜。齐白石说过:“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杨林说:“此虽片言只语,但细细品读,却十分经典。这一点,我在七房村系列写生中感受尤深”。

  在近期创作中,他特别研究陆俨少先生画中抽象与具象的处理,当然对他的书法也几近痴迷。杨林认为陆笔墨粗犷,体现中国画本源的笔墨精神,线条无论粗细,皆是书法用笔,字与画相得益彰。

  因此杨林也有意识地加强了书法训练,专此投师多位当代书法名人。他以为行草的笔意可以直接用到绘画里。还说吴昌硕的石鼓大篆在花鸟画中用得特别好。一个画者丢下书法绘画是急功近利,书法对中国画的反哺无可替代。李苦禅先生道:“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可说说杨林也做到了画中有书,且有文。近期他的画中题跋极讲究文字的传神或空灵。应该说这一时期杨林的画,渐成自己面目,有虚有实,质朴而不失华滋,笔墨与心灵契合,满纸草木气息。因此他的投稿,能深深打动评委,也深受大众喜爱。

  眼下在芜湖市委市政府会客厅等重要窗口,都能见到杨林的巨幅作品,它们是身价不菲的《旭日东升》《天门烟浪》《镜湖细柳》《赭塔晴岚》……杨林至此完成了父亲当年的希冀,可以靠画画吃饭矣。

  意与古会

  杨林的意与古会体现在多方面,藏古、玩古、建古典私家园林,但体现在书画艺术中,他更多的是汲古。比如他将一些收藏得来的故纸直接用着画纸,将故纸上的原有元素巧妙地融入他的绘画创作中,如地契、笺纸、包装麻纸,或有古意的新笺纸,只要他觉得古雅有意味,都可拿来创作。这其中最有趣味的当属他的《新五牛图》。他购得一套《五牛图》纸笺,是运用现在印刷技术将韩滉的五头牛分印在五张笺纸上,制作精美。把玩良久,他忽然生出奇思,要在五张笺纸上补绘,与韩滉先生来次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每头牛身边都补上景物,而五幅景物中的山林屋舍、山石草木、小路溪流等,相互关联成为一体,且特别与每头牛儿神态契合,犹如天成。有评画人感叹“这些景物似乎本来就应该与五牛在一处,这种神奇的艺术还原甚至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当年的景色就是如此,只是韩滉先生为突出五头牛本身,而把它们省略了。”由此可见杨林的意与古会是何等超绝,确有与古人心意相通的境界。他的此举,也可以看着是当代画家与传统经典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方式,窃以为这在中国画坛,可能是开举,至少本人是闻所未闻。

  在画家意与古会这个层面,不得不提杨林创作的大批墨拓博古画,他的这些画,开拓性地丰富了中国墨拓博古画种类。传统的墨拓画,基本都是全形拓与折枝花鸟画的结合,以清供题材为表现得最多。而杨林先生多年来在对徽文化传统艺术的浸淫摹写中,特别是他倾心收藏,占有大量的文化古物,自拓自画,日久积淀,必有异想,藏品与画技也支撑着他在当代墨拓博古画领域勇于去创新实践。他不仅将全形拓的器物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传统的青铜器、砖瓦、碑铭等,扩大到山石、家具、紫砂、竹雕木雕,乃至古琴,只要有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的风物皆可墨拓。并且将传统补绘的素材从折枝花鸟清供发展到传统山水、人物,在全形拓这一冷僻的艺术领域开辟了新的语言方式。

  评论家杜泓说“这在当代艺术界,无疑是个很了不起的创举。在传统博古画中,器物形状借助折枝花鸟的补充增添了清赏把玩的趣味,而在杨林先生的当代博古画中,形拓器物的广泛性,使得更多具有历史文化符号的特质、极具收藏价值的器物进入墨拓视野,并且创作者有足够的功力与之产生神交与对话,从而将山水意境、人物情态等补绘其中,为墨拓器物增添了确切的文化内涵,使之更为丰富、生动,更具收藏价值。”所言极是。在高端的西泠印社作品展中,就有杨林的墨拓画一再露面。

  我以为,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杨林先生,在墨拓博古画领域不仅是继承者,更是开拓者,他前所未有地将山水、人物引入此画种,而且极具审美性,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如果当代画坛在此领域作一巡礼,没有人会忽略杨林先生这一先锋性探索,他是以自己独具慧眼的创造力,用现代墨拓博古画形式,向远去的风雅时代默默致敬!

  画家杨林之于我,是一个神交多于现实互动的朋友,但在我眼中他具有有趣的灵魂。我希望用我的文字,让更多的人去走近他,认识一个真正的书画修行者!

  杨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泠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等。

  (作者:荆毅,本名董金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书画评论人。曾获安徽文学奖,现供职于芜湖传媒集团。)

编辑:代海丰

投稿邮箱:15255196177@163.com 联系电话:0551-65175218

中安书画网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备案号:皖B2-20080023-21

中安书画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