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鹏手中的刻刀和毛笔

来源:中安书画网 2022-07-12 16:22 作者:檀力

  6月中旬,炎热似火,傍晚,我和友人来到合肥市政务区林海小区14幢102室——合肥市铭岚印社,本社是为皖籍中国著名书画家、篆刻家程风子弟子李孝鹏、杨镛、黄松等退舍门人,为追忆已故老师特创办。

  程风子擅长书画、篆刻,作品不拘一格,恣意奔放,雄浑大气,李孝鹏等人皆工印擅画,师从程风子多年,深得其传。

  中国现代篆刻,是书法和镌刻结合制作印章的艺术。是金属与石头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以石材、竹木牙角、陶瓷玉石等为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可为书画作品锦上添花,应用广泛,气质独特。

  李孝鹏自幼热爱绘画,师从新安画派传人童乃寿,后又研习书法,拜书家李力(弘曲)为师,得笨拙与轻松之谛。后又北上拜程风子为师,以两周金文秦砖汉瓦为心灵准核的道法,学习书画印。

  在交谈中,我发现李孝鹏的手指十分粗大,这是他数年,流连于圆刀侧锋的烙迹。

  欣赏李孝鹏是从他的灵气开始。他才华横溢,不但书法、绘画、篆刻样样精通,可贵的是其作品中充满了灵感。后来慢慢的接触中发现,这位大师在内敛的外表下还包含着一颗善良的心。数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公益活动,此品德更令我敬佩。

  细细品读李孝鹏的诗作,或气势磅礴震人心魄,或缠绵蕴藉引人深思,笔风老练且不失年轻人的活力。我此刻犹如看到艺术俱佳大师级的人物的诞生。

  李孝鹏捉刀运笔,在中华民族六千年文字雕琢与书画的演进、嬗变中穿越、采撷,40年不改其志,孜孜以求地破解着华夏民族古老文明的密码,形成了他刀笔互生互化,“书画中含金石,篆印雕蕴笔墨”的艺术风格。

  李孝鹏为人朴厚、谦逊,处事稳重、练达,为艺执着、勤恳,常怀平常之心。故其虽素有盛名,且合肥文人雅士唯其马首是瞻,却不忘初心,不减本色。李孝鹏谈书说艺,常有不刊之论,发同好之幽思;破毫杀纸,法度谨严,意趣高古,令人叹为观止;治印,取精用宏,印外求印,称得上“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刻字,法前贤为己用,汲汉画、瓦当、碑刻、雕塑等刀法、风格之所长,创新求变,独树一帜,堪称现代刻字之典范。

  李孝鹏精于隶篆,上承先贤之法,下接灵犀之妙。其临池数十载,遍摹历代名家之法帖,尝精研《石鼓文》《峄山碑》《史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隶篆技法娴熟,笔法顿挫有致,线条苍劲雄浑,墨气淋漓充沛,虚实转承自然。其大篆作品《石鼓文》集字“落叶半床,狂花满屋”及手书刘禹锡《陋室铭》等,结体方正丰厚,用笔圆中寓方,圆融浑劲,风骨嶙峋,有古茂雄秀之气象。

  清人刘熙载云:“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艺概》)篆隶正楷最见书家功力,而行草书常借点、线抒发胸中逸气,故最能见情、见性、见学养。观李孝鹏行草,上接“二王”正脉,下承明清学理,笔法简古,蕴含金石之趣,结体俊朗而不失凝重沉郁。理性而又不乏浪漫的个性,使他能以审慎而又平和的心态,在中、逆、侧、藏、露诸笔法的娴熟驾驭中,使金石味、刀笔味、笔墨味相生相摄,挥写出一波三折、寓静于动的线条,显现出生命的张力和跌宕的节奏,构筑起他书法的理想王国。其行草李白《送友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等作品法度谨严而不失灵动飘逸,行气贯通,穿插呼应,疏密对比,虚实协调,实则笔笔到位,入木三分,顿挫劲健,虚则游丝牵引,笔断意连,奔蛇走虺。诚如唐代书法理论家韦续云:“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书诀墨薮》)

  篆刻一道,虽于方寸之间分朱布白、走笔奏刀,然自秦汉以降,大成者却寥若晨星。李孝鹏深知其理,故数十年心无旁骛,转益多师,镂金刻石,砥砺不已。他流连于秦汉玺印、明清和近代诸流派名家印谱之余,又得当世篆刻名家指点,是以篆艺大进,字法、刀法、章法日渐纯熟精进。李孝鹏将秦人的“玉箸”铁线篆法、汉缪篆笔法及清人邓石如的“隶法作篆”入印,在顿挫、迟速、轻重、方圆的刀法变化中,赋予那些普通的石头以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古老的书法与篆刻艺术合二为一,凸显着生命的活力。观李孝鹏之印,不管是引首印、押角印,还是名印、斋馆印、闲章等,他总能根据文字内容融入创作情绪,呈现出一方境界:有的如《毛公鼎》雄阔浑融,有的如《散氏盘》曲中含韵,有的如《石鼓文》方正丰厚;有的似文彭的闲逸、吴昌硕的浑朴、邓散木的劲险……但见随势而变,方寸之内跌宕生姿,洋溢着或古朴浑厚或清新典雅的韵致。

  也许是庐阳的物华天宝与江淮凝重敦厚的文化的共同滋养,成就了李孝鹏博学多才的禀赋。近年来,李孝鹏于现代刻字艺术领域异军突起,建树颇丰。李孝鹏的刻字近于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依乎理,进乎道,以精深的书法功力、精确细腻的刀工,以及对真草隶篆的精心组合,将书法的线条美、美术的色彩美、篆刻的刀法美、装潢的造型美、板材肌理的原始美综合起来,再加上对文字局部与整体的重构、叠加、变形和夸张,使作品在刀与笔的真情熔铸中,视觉张力充盈,意趣、风格、情调盎然,显现着现代刻字艺术的风骨与神韵。静观其作,你仿佛能感受到钢刀在坚硬的木板上划过的力量之美,仿佛能听到“奏刀豁然”的悠扬旋律。那清晰、果断、充满力度的点、线、面组成的无数刀痕,像一首首明快而强烈的交响乐,在曲直迂回、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张扬着唯美的旋律。

  李孝鹏让我来到,他新近创作的,即将赠送巢湖市宗教名寺相隐寺,两幅丈八尺的山水国画,我被这气势磅礴、浑厚华滋的画面吸引住。久久不能忘怀。

  李孝鹏1970年生于合肥市,在这个喧嚣繁华的都市里,他自小就受到了新安绘画艺术的影响。凭着聪颖的天资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孜孜追求,画艺进步很快。他从师童乃寿。花鸟人物皆有涉猎,山水尤以见长。并长期对黄宾虹、齐白石等大师的研究,使他在传统画法上有了较深的造诣。为搜集资料,获取灵感,他遍游祖国河山。每到一地,手中的笔不停的写生,即使坐下来休息,不是观察景物,就是闭目揣摩。李孝鹏主张“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应源于生活。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汲取西洋画的长处于自己的作品之中,形成了浑厚、拙朴的艺术语言。他钟情于皖南的山水,皖南的青瓦粉墙,云雾烟雨,在李孝鹏的笔下既空蒙灵透,又含蓄深邃;既凝重结实,又自然有趣,真可谓一草一木,一图一境,一山一水,一景一意也。

  按李孝鹏自己的话说:“我是印第一,字第二、画第三。”我在目睹过他的他自制的印泥、陶瓷和茶壶等艺术品,涩而不滑,稳而不浮,大有“看似嫩实老辣”之感。

  李孝鹏认为,在艺术的长河中,还有不少险滩,愿他的艺术枝叶常青。

 

编辑:代海丰

投稿邮箱:15255196177@163.com 联系电话:0551-65175218

中安书画网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备案号:皖B2-20080023-21

中安书画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