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美术世家走来——方诗恒孙女方舟的艺术世界

来源:中安书画网 2022-05-11 16:49 作者:荆毅

 

  方舟标签

  方舟生活照

  如果将人也像物品一样贴上标签,快速增加辨识度,可以这样写她:方舟,美女一枚,号泠乐子,画家,教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84年出生于安徽芜湖美术世家,家学渊源。自幼随父亲方宁学画,研读祖父方诗恒画法。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美术学专业。在上海从事学科融合教育工作,长期致力于跨文化背景下的美育探索与实践,对当代中国跨学科美育教学独具见解。探索研究中国画理论的哲学根基,在业界很有影响。绘画创作上追求笔墨哲学意蕴,擅长以写意手法表现山川,把艺术逻辑演化在无序的元素中,是其山水画特色。她的美学思想主张“与时变而不化”。

  她的中国画代表作品:《武当山七阵图》 《武当风骨》 《绿水青山》 《知音》 《坤道》等。

  她新近出版的美术理论专著:《絪缊洵美——笔墨内外观》。

  书香世家

  方舟的父亲方宁是芜湖著名画家,他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资,在美术创作上硕果累累。他的画以气韵生动见长,向读者呈现出山水画中“气”的准确内涵。他的女儿方舟在著作中提出山水画的采气三部曲:养气——行气——得气,可能正得之于方宁先生与她本人的创作实践。方宁也擅长山水花鸟。他是女儿方舟的美术引路人。但从方舟现在的人生定位看,似乎走得路线与祖父更接近。做画家,也在学校教书。在美术理论上颇有建树。

  她的祖父方诗恒,是我国著名画家、教育家,也是安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方诗恒是一代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得意门生,他当年与悲鸿导师在重庆课堂里曾有一段生动的“临警报画竹”的故事,被写进电视剧《徐悲鸿》里。他的水墨画《悲痛之夜》为导师徐悲鸿激赏珍藏。方诗恒先生的绘画融贯中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画充满信仰的力量与炽热的生命火花。他至臻绝尘的绘画艺境,正是方舟一直汲取的艺术之源,她如今画案之外更有教台,与祖父的路如出一辙。就像时下有句歌词: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这当然是祖孙二人精神的重逢!而在美术理论上的探索,孙女方舟大有超越父亲与祖父之势。

  方舟的祖上名方简,乾隆年入翰林任国史编修,可见其家族文脉绵延。

  方舟绘画

  方舟在大学本科选择英语专业,从中已经看出她对东西方语言文化的极大兴趣和天赋。在绘画上,家传是她独天独厚的客观条件,从小耳濡目染,中国绘画的技法和理论一直伴随她成长,主观上形成传承和破茧两种艺术观的交织。这一切得益于她广泛阅读,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和关联反映在画理和创作中。

  方舟认为,写生不纯为绘画,更是一种心境。为求证道家剑法与运笔的关联,她问道武当,曾上武当山学习武当剑法和内家功,体悟中国绘画的哲学性,对中国画的气论有切实心得。于是有了“武当”主题创作思考,因结缘内家拳,对集自然人文景观之大成的武当山满怀创作灵感,以写意的武当山自然风貌和建筑人物为艺术形式,表现中国文化的哲学本源,形成一个创作系列。这些在她的画中都有体现。她还深入西部,昆仑、天山以及雅丹地貌等,从更广泛的视角体察最真实的山脉本真,其在宣纸上的表达方式印证着哲学意义的自然规律。

  方舟的山水画不是为了描绘风光秀丽的景色,而是为表现像谷建芬所作《三国演义》的序曲那样,柔美与刚毅所编织的大气磅礴的篇章。

  方舟著作

  在方舟专著《絪缊洵美——笔墨内外观》中,以杂文、论文的文体形式向读者呈现了笔墨与中国哲学的精微关联,从中国画的笔墨特质、笔墨技法、创作过程等方面对笔墨的本质和价值进行哲学构建,其主旨在于既要完好地保护笔墨传统,又要延续笔墨生命。在文脉传承理念的基础上,作者以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为案例,讨论中国画在当代学科融合教学和文化传承中的美育作用,并从独特视角对中国画及其理论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教育环境中的发展状态给予分析评价。

  为了更好地与世界分享中国画艺术之美,作者用英文对理论部分进行了诠释性翻译。在各样美术风格杂烩、融合教育盛行的时代背景中,溯源澄清笔墨哲学根基,从美育和中国画理论境况中探寻文脉智慧,用双语进行表述,对于完善中国画理论体系、建设发展美育和弘扬中国文化很有意义。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顾平有这样的评介:

  在《絪缊洵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因为思维角度的转换而带来了新突破。方舟女士认为,理论研究不能只从故纸堆里找论据,更要从创作中找感悟,才能形成较为全面的绘画理论,因此她坚持亦画亦读亦写的状态,既积累了充分的理论储备,又在绘画实践中孜孜以求。这对于一个画家或批评家来说,是一种跨界。

  正因为有绘画实践和理论研究两方面的爱好,她在实践性的绘画技法、创作与抽象形式的哲学概念之间找到许多尚未被发现的契合点,赋予了中国画更丰厚的理论表达。

   艺术宣言

  方舟说:毛笔是中国艺术表现的特有工具,墨是中国艺术表现的灵魂色彩,笔墨赞词,自古有之。中国绘画艺术,是心灵对客观世界基本视觉形态的礼赞,其中笔墨与哲学有一种玄杳却笃定的关联,发现这些关联,并非单纯由哲学框架来牵制绘画理论,也并非由笔墨规律来主导哲学理论,而是需要笔墨与哲学互为妙悟,相互启发。中国哲学讲“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絪缊”中的美感关乎万物。在中国画艺术中,我们可以感知到笔墨内外的絪缊之美。

  方舟说,石涛所言“具古以化”是我对笔墨的追求,管子的“与时变而不化”是我对中华艺术文脉的信念。中国画的生命,在乎化与不化,如青山稳固长存,亦如流川势不可挡。

  正因为有这样的艺术执念与见解,方舟才能传承家族文脉,在绘画创作与理论上一直有着具有高度与深度的美学追求,并成为令人为之侧目的姣姣者。

编辑:代海丰

投稿邮箱:15255196177@163.com 联系电话:0551-65175218

中安书画网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备案号:皖B2-20080023-21

中安书画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