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霞《九鲤图》:波间之乐

来源:新华日报 2021-02-01 15:00 作者:江 荔

  吴青霞(1910—2008),名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自幼秉承庭训,师从其父(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临摹宋、元、明、清各派各家工笔画,并深得其精髓。吴青霞1956年进上海中国画院为首批画师,历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等。在吴青霞先生的创作中,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都有涉及,而最具代表性的是鲤鱼。

  《九鲤图》尺幅不大,九条鲤鱼回游贯穿,灵活宛转,极得真趣。吴青霞画鱼着眼于一个“动”字,画中鱼儿们的水底之情、波间之乐,或依藻冲萍、或嬉戏追逐,被描绘得极有生趣。《九鲤图》上世纪60年代作为年画稿本出版,印数高达100多万张。

  1979年上海友谊商店吴青霞画展,此画展出其中,当时的日本名收藏家铃木先生接连来观赏四次,爱不释手,画价一再上涨,渴求购藏,未成;第五次来时见到了吴青霞,铃木先生很高兴,说“如嫌出价低还可增添”,吴青霞感谢他的知遇,向他解释:“这是我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品,将来要捐献给祖国。”铃木先生虽感失望,却盛赞她的人品高、画格高。

  自古画鱼名家不少,而吴青霞画鱼独辟蹊径,她早年学画鱼时,看到宋、元人画在绢本上的鱼,认为仅具其形而乏神气;又看到日本画中的鱼,尾巴小而无力。她为了改变这一面貌,大胆创新,自创出一套画鲤的独特手法。她画鲤改熟绢为生宣纸,用笔也突破了工笔画鱼的传统手法,将鲤鱼作了适当的变形,鱼身画得肥圆,鱼尾略微作拉长放大处理,以加强鲤鱼在水中游弋的动势,使其显得活泼有力;画法上先用衣纹笔勾勒头部,然后用大笔以墨带水点厾鱼身,以求其水墨鲜活,有潮润滋嫣的效果,待干后用衣纹笔细细地布鳞片,再用羊毫徐徐斡染,等干后复勾鳞片,这样的布鳞片和斡染往往要四五遍,使其有一定的厚度,以显现出鱼身结实的质感;然后在鱼肚处轻敷薄粉以显出鱼肚色,以藤黄水罩鱼身,使其不上金粉,却有金光闪闪之感,最后用底纹笔以浅花青草烘染水面,达到鱼在水中自在游弋、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她通过艺术的夸张和巧妙的色彩铺衬,创造了新的艺术美典型,在画坛上自成绝招。(江荔)

编辑:陈烨秋

投稿邮箱:15255196177@163.com 联系电话:0551-65175218

中安书画网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备案号:皖B2-20080023-21

中安书画网公众号